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

■Made in China

■Made in China_e0094583_20444771.gif台灣《聯合晚報》30日載文《日本有Sony,韓國有三星,中國呢?》。文章說,中國大陸大手筆鼓勵創新,也斥巨資重塑自身形象,正積極跨越“中國製造”身份,努力創出享譽全球的“中國大陸名牌”。因為徒有國際影響力,沒有享譽全球的品牌,會讓中國大陸成為超級強國的美夢難以成真。摘要如下:

中國大陸正積極跨越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的身份,努力想創造出享譽全球的中國大陸名牌。
因為徒有國際影響力,沒有享譽全球的品牌,會讓中國大陸成為超級強國的美夢難以成真。

華盛頓郵報最近刊出的一篇文章指出,一般人提及日本時會聯想到Sony,說起墨西哥會想到Corona啤酒,提起德國會念及BMW汽車,即使韓國也有三星電子可以誇耀,中國大陸呢?人們回答這個問題時,往往相當猶疑。而這正是中國大陸目前面臨的巨大難題。

報道指出,中國大陸去年取代德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今年可能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缺乏家喻戶曉的全球品牌,意味著中國大陸頂著“世界工廠”頭銜,卻只能在低階生產線忙得團團轉,任由海外的設計師、工程師優雅地賺翻。

例如,蘋果的iPhone手機大部分都是“中國製造”,但一支iPhone賣750美元,中國大陸只能分到25美元;一雙耐克球鞋,中國大陸更只能從每一美元中賺到4美分。

這個問題的症結在於中國大陸欠缺創新技術,只能為別人想象、發明與設計的智能財產,做些縫合與焊接的末端工作,賺取一些勞力成本。沒有創新能力,就意味中國大陸只能聽任老外賺走龐大的專利與授權費用。

然而,中國大陸已開始以一貫的大手筆回應這個問題,積極投入論億上萬億的資金,創造品牌與鼓勵創新,決心捍衛自己的市場不致任憑外國技術宰制。

中國大陸如今透過減稅與補貼等多項優惠,擁抱“走出國門”的策略,支持國內公司收購海外企業,獲取天然資源或擴張海外版圖。聯想收購IBM個人計算機事業,吉利汽車買下Volvo車廠,或是中石油在世界各地爭取經營油田,都是這項策略的具體實現。

而在國內,中國大陸也推動“本土創新”計劃,借此鼓勵國內企業製造高科技產品。

中國大陸政府甚至開始斥巨資重塑自身形象。商務部就曾與國際知名的DDB廣告公司簽訂價值30萬美元的合約,拍出一支中國大陸制跑鞋、iPhone等系列產品的廣告,並在吉他伴奏下,唱出這樣的口號:“中國製造,真正含義就我們與世界一起在中國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