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

■Chiwan

■Chiwan_e0094583_19365414.jpg


■Chiwan_e0094583_19334095.gif中国と台湾は29日、中国・重慶市で自由貿易協定に相当する経済協力枠組み協定(ECFA)に調印し、経済統合に向けた第一歩を踏み出した。
ECFA調印により、中国、台湾、香港、マカオを合わせた巨大な中華圏市場が誕生する見通しだ。域内人口は13億6000万人、域内総生産(GDP、2009年)は5兆3890億ドルに達する。

■Chiwan_e0094583_19305028.gif大陸依存時代;
6月29日,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將與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炳坤在重慶進行第五次正式會談,就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兩岸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進行業務磋商,並將最終簽署協議。

台灣的經濟騰飛,得益於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
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後,由於技術進步和勞動力成本提高,美、日等國原有的勞動密集型生產和技術很快轉向較落後的國家和地區。
台灣、香港、韓國等發展中的亞洲國家和地區,以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填補了此一空缺,這是台灣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崛起的大背景。

作為美國的政治軍事同盟,台灣在經濟上嚴重依賴美國。
一直到2004年以前,美國均是台灣的最大貿易夥伴。
在為美日企業代工的同時,台灣的本土企業亦獲得了長足發展,台灣的輕工業、食品工業享譽全球。
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台灣更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信息產品生產基地,在晶片、電腦及周邊設備、液晶顯示器等產業方面,台灣執全球牛耳。

全球經濟格局的形態正如兩大板塊,歐美等發達經濟體是一大板塊,而廣大後發的經濟體是另一板塊。
無論是韓國還是台灣,更似發達經濟體與廣大的後發國家之間的中間地帶。

但隨著新興市場的崛起,台灣等小經濟體的中間作用被稀釋。
中國、印度等大的經濟體與美國、歐洲等發達經濟體日益加強直接合作,台灣、韓國等小經濟體的中間地帶角色將逐步退出舞台。

如同日本從“對美依存”到“親美入亞”的戰略轉變,台灣未來亦將出現這種趨勢。
在歐美經濟萎縮的同時,中國內地已經成為拉動東亞乃至整個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不僅是日本、台灣,未來東盟都將步入“大陸時代”。

事實上,自2003年來,大陸即取代美國和日本,成為台灣最大貿易夥伴。
而在金融危機中,由於大陸方面主動採取惠台措施,對台灣的經濟復甦幫助很大。2009年,僅大陸對台專項採購一項,就高達140億美元左右。
台灣對大陸的出口額去年達837億美元,占台灣出口總額的41.1%。

此前,在“美台體系”中,台灣處於下位,只是被動承受美國、日本的產業轉移;但在新的“台海體系”中,台海之間的產業轉移,將是雙向的。

相對大陸而言,台灣更早完成了產業升級。在產業格局上,台灣領先於大陸。

台灣在晶片、電腦及周邊設備、液晶顯示、IC模塊等科技產業方面,均執世界牛耳;台灣所有的出口品中,高度技術密集的產品已近50%。
同時,台灣的服務業占GDP的比重超過70%,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經過近20年的努力,台灣完成產業升級與轉型。

台灣與大陸產業轉移與融合,有可能形成台灣的技術、大陸的製造與市場這樣的分工。

這一趨勢,在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已有所體現。
中國移動認購台灣遠傳電信12%股權,即是期望借助遠傳的3G技術平台。
中國移動還希望借助聯發科和宏達電在TD方面的技術。
在手機製造方面,台灣憑借其全球芯片之王的地位,亦可為中國移動提供廣泛的合作。

在合作中,中移動收入的70%將提供給技術開發者。
“微笑曲線”的上端,也許更多在台灣,這亦是“台海體系”與“美台體系”的本質區別。

未來,台灣的高新技術產業在大陸的應用前景,將十分廣闊。
在電子產業領域,台灣與日本、韓國存在巨大競爭,而要突圍而出,大陸即是最可借重的對象。
如在液晶顯示器產業,明基已可與索尼、三星等巨頭分庭抗禮,台灣更有可能取代日韓,成為全球液晶顯示器產業的龍頭。
目前大陸的液晶顯示器一直受制於日韓,而在未來,聯想等IT巨頭,創維、TCL等家電巨頭,將不再受困,其與台灣高科技行業的合作將日益廣泛。

台灣也已確立生物科技、綠色能源等行業作為未來戰略性產業。
但這些產業需要大投資、大市場,而大陸,正是全球第二大市場;台海合作,方可一起引領世界潮流。

新的“台海體系”,將最終改變台灣作為獨立經濟體的存在意義。
已經完成產業升級的台灣,與美國之間的產業轉移的歷史已告終結,而未來台灣的成長,將更多從大陸獲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