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

■百萬日僑大遣返60周年

■百萬日僑大遣返60周年_e0094583_2140396.gif毎日新聞 2006年6月25日
第二次大戦の敗戦により旧満州(現中国東北部)に残された日本人約105万人の本国引き揚げ事業開始から60周年を記念する式典が25日、帰還船が出航した葫蘆島市で開かれた。日本から村山富市元首相(日中友好協会名誉顧問)ほか、引き揚げ者ら約200人が出席した。



当初は日本の引き揚げ者組織と地元政府が催す予定だったが、中国政府を代表して唐家セン(「セン」は王へんに旋)国務委員(副首相級)らが出席するなど、戦後初の大規模式典に格上げされ、政治的色彩の濃いイベントとなった。
唐委員は式典で「日本の指導者が歴史、人民、未来に対し責任ある態度で正しく決断し、両国間の政治的障害を取り除くことを希望する」と述べ、小泉純一郎首相の靖国神社参拝をけん制した。

参加者の一人で、長野県松本市の塩原英久さん(76)は現在の遼寧省瀋陽で終戦を迎えた。父親が経営するタイル工場の中国人従業員がソ連兵から守ってくれたといい、「葫蘆島に向かう途中まで馬車で中国人が送ってくれたことを思い出す」と語った。

式典後、近くに建設される「平和公園」の起工式と記念植樹も行われた。
日本人帰還事業 旧満州(現中国東北部)地域に居留した日本人は終戦時、145万人に達していた。直後から国民党と共産党の内戦が激しさを増したが、国共両党と米国、ソ連政府が邦人の本国帰還で協力することで合意。46年5月の最初の引き揚げ船を皮切りに、48年9月まで計105万1047人が葫蘆島から佐世保、博多、舞鶴などの港へ帰還した。

解説
中国当局は、25日の日本人引き揚げ60周年記念式典を「歴史を忘れずに未来を展望することに意義がある」と位置付けるとともに、帰還事業を「中国人民による巨大人道プロジェクト」と宣伝する。過去の歴史を強調する一方、日中友好を演出することで対日関係改善を探る胡錦濤指導部の方針を反映している。

葫蘆島には対日外交トップの唐家〓国務委員、武大偉外務次官らが顔をそろえ、中国指導部が記念式典を極めて重視しているのは明らかだ。
中国当局は今春以降、スポーツや文化などを通じた対日関係改善を模索。胡錦濤国家主席自身が今月、条件付きながら、訪日の希望を明らかにするなど積極姿勢を示し続けている。

60周年式典はその流れに沿うもので、日中ともに評価できる友好の歴史として強調する手法は、中国残留日本人孤児の養育や帰国などでも用いられた。日本国内の対中感情を好転させる、いわば古い対日カードを再び取り出したともいえる。

7月にロシアのサンクトペテルブルクで開かれる主要国首脳会議(G8サミット)には胡錦濤主席も出席し、小泉純一郎首相と顔を合わせる。日中外交当局は現在、水面下でサミットなどでの日中首脳会談実現の可能性を探っている。
ただ、歴史問題についての中国の立場に変化はない。小泉首相の任期中の靖国神社再参拝、特に終戦記念日の参拝は阻止したいだけに日本の世論の後押しに期待する。ポスト小泉選びの本格化とともに、中国側の攻勢はより激しくなりそうだ。
■百萬日僑大遣返60周年_e0094583_21324994.jpg

中國舉辦百萬日僑遣返60周年紀念活動
1946年5月7日,汽笛鳴響,兩艘輪船緩緩駛離中國遼寧西部的葫蘆島港,2489名日本僑民和戰俘從這裏踏上了遣返回國之路。此後3年,僅僅從這個當時鮮為人知的小港,就有超過105萬日本人被遣返回國。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勝國對戰敗國僑民最大規模的遣返行動之一。近60年風風雨雨,從葫蘆島被遣返的百萬之眾星散在日本各地,仍健在的也多已年逾古稀,但他們沒有忘記中國人,沒有忘記葫蘆島,沒有忘記他們心中的“再生之地”。這是翻拍的1946年日僑在葫蘆島碼頭等待遣返回國的歷史資料照片。

6月25日/葫蘆島百萬日僑大遣返60周年回顧暨中日關係展望論壇25日在遼寧省葫蘆島市舉行,國務委員唐家璇和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共同出席開幕式。唐家璇在開幕式上發表了題為《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努力推動中日世代友好》的講話。

新華社報道,唐家璇說,60年前,中國人民承受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給中華民族造成的巨大創傷和犧牲,幫助百萬日本僑民從葫蘆島踏上了歸國之路,葫蘆島成為戰後日本僑民“生命的驛站”。這體現出中國人民的博大胸懷、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寬宏大度的優秀品德,蘊含著中國人民對和平的殷切期盼,對日本人民的真誠情誼,對中日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強烈嚮往。我們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不幸歷史,但必須對未來負責,必須從歷史中汲取沉痛的教訓,不讓歷史悲劇重演,為子孫後代創造美好幸福的明天。

唐家璇指出,中國政府重視中日關係,始終堅持中日友好的方針。中日關係的發展,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巨大利益,也為亞太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中日關係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近年來,中日關係遇到了嚴重的政治障礙,這是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不願看到的,也是廣大日本人民和有識之士不願看到的。我們希望日本領導人以對歷史、對人民、對未來高度負責的態度,做出正確決斷,消除兩國關係的政治障礙,使中日關係回到正常發展的軌道。這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

唐家璇強調,推動中日關係健康穩定發展,要堅定不移地維護中日友好的正確方向。中國政府堅持以“和平共處、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方針為指導,高度重視中日關係,為改善和發展中日關係做出了不懈努力。希望日方也能夠從戰略高度、用長遠眼光看待中日關係,與中方一道做出相向努力;要堅定不移地維護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正確對待歷史,妥善處理臺灣問題。希望中日雙方都能夠不折不扣地信守各自在中日三個重要政治文件中做出的承諾,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為中日關係開闢更加美好的未來;要積極促進兩國各領域的互利合作。維護世界和平與繁榮,促進亞洲振興與發展是中日兩國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兩國戰略利益之所在。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的發展不會給任何國家帶來威脅。希望中日兩國能夠成為致力於和平發展、亞洲振興和人類進步的夥伴。

村山富市在講話中說,日本侵華戰爭期間,包括葫蘆島在內,中國遭受了軍國主義的踐踏,然而中國人民悉心照料在華日本僑民並將他們遣返回國,葫蘆島成為中日人民友好的橋樑。中國人民寬廣的胸懷和人道主義精神,令日本人民深為感動,我們體會到了中國人民對日本人民的深情厚誼。前事不忘,後世之師。我在1995年的講話闡述了日本應走的道路。那就是要汲取歷史教訓,不要讓悲劇重演,應深刻反省歷史,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現在重要的是,日方要以實際行動落實這一精神,認真對待並妥善處理與中國的關係,加深相互理解,與中方共建和諧合作的雙邊關係。

論壇由遼寧省政府、葫蘆島市政府、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日本日中友好協會等團體共同舉辦,中日雙方近500人出席,部分當年被遣返日僑和家屬也專程來華。遼寧省省長張文岳、對外友協會長陳昊蘇也參加了論壇開幕式。

從1946年5月到1948年,中國人民從人道主義出發,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將105萬日本僑民從葫蘆島港遣返回國。



6月23日/1946年5月7日,是中國“葫蘆島百萬日僑大遣返”開始的日子。
60年過去了,這一偉大善舉樹起的人道主義豐碑益顯高大,其對當今世界的道義啟迪愈加深刻。 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天發表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金熙德的文章,全文如下:

“大遣返”是一座人道主義豐碑

葫蘆島,遼寧省西部一個三面臨海的城市,當年見證了那段永載人類史冊的善舉——中國遣返105萬餘日本僑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戰敗投降。共同戰勝日本法西斯的中、美、蘇等盟國很快就把遣返日僑俘問題提到了議事日程。9月29日,在重慶召開的中美聯合參謀會議向中國陸軍總司令部提出“儘快制定遣送日人計畫”,包括“東北(滿洲)日人遣送計畫”。10月25日,中美在上海召開第一次遣返日僑俘會議,確定將所有滯留在各戰區的日僑俘遣返回國;中國戰區日僑俘按照先關內、後關外的順序加以遣返,中國負責陸路輸送,美軍負責海上輸送。1946年1月10日,“軍調處三人小組”(中共代表周恩來、國民黨代表張群、美國代表馬歇爾)商定,設立北平軍調處執行部三人小組負責東北日僑俘遣返的總體部署,具體遣返工作由國民黨東北行轅和東北民主聯軍組織實施;除安東和大連的日僑俘由民主聯軍和蘇軍直接遣返以外,其餘滯留東北的日僑俘全部經由葫蘆島港遣返。

1946年5月7日,滿載2489名日僑的兩艘輪船駛離葫蘆島港,“葫蘆島百萬日僑俘大遣返”正式拉開帷幕。至同年12月31日,經葫蘆島遣返的日僑俘達158批,總計1017549人(其中日本俘虜16607人)。1947年和1948年,又分別遣返了國民黨控制區內留用的日僑33498人。這樣,3年內從葫蘆島遣返的日僑俘人數達1051047人。

大遣返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博大胸懷和人道主義精神。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慘絕人寰的災難。但是,中國人民在抗戰勝利後,以大海一樣的民族寬容,對待滯留在中國境內的日僑俘,以仁厚的人道精神幫助他們平安回國。

大遣返中,中國人民在戰後極度困難的條件下,拿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僅火車車皮就達13441輛,還在葫蘆島專門為日僑俘設立了醫院,甚至為他們辦了日文報紙。

撫今追昔,大遣返是人類史上絕無僅有的偉大善舉,是中國人民為世界樹立的一座高大的人道主義豐碑。

日本棄民也是軍國主義的受害者

大遣返過程證明,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不僅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同時也給日本人民帶來了慘禍。

1905年日俄戰爭以後,日本即開始向中國東北地區移民。1915年建立“愛川村”的實驗,則揭開了日本向中國東北大規模派遣“開拓團”、有計劃地實施移民侵略的序幕。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更是制定了從1937年起20年內移民100萬戶500萬人的龐大計畫。截至1945年,“開拓團”總數達到860多個,實際移民數10.6萬戶,共31.8萬人,侵奪中國土地152.1萬公頃,使500萬中國農民失去土地,四處流離或被趕進日本組建的12000多個“集團部落”中。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戰敗投降時,有145萬日本僑民滯留在東北各地。

日本投降之前,其“最高戰爭指導會議”便決定了讓滯留中國的日本人定居當地的政策。1945年8月19日,關東軍司令官根據該項政策制定了“為了帝國復興,讓更多的日本人留在中國大陸”的復興計畫。日本政府企圖讓這些本國滯留民充當有朝一日向中國捲土重來的地下先遺軍,竟然對他們採取了“棄民”政策。

在“棄民”政策下,遺留中國東北的日僑陷於十分艱難的境地,僅在戰敗後潰逃過程中自殺、餓死、病歿的日本人就達到174022人,其中“開拓民”死亡78500人。僥倖活下來的日僑,絕大多數彙集到哈爾濱、長春、瀋陽等大中城市的難民收容所中,苦苦地等待回國。

大批滯留中國東北的日本開拓民,本來準備途經牡丹江回國,但由於蘇聯紅軍的包圍,紛紛轉向依蘭,想取道哈爾濱,再從大連乘船回國。但哈爾濱已被蘇聯紅軍佔領,位於附近的方正縣成為一個集結地。在日本移民陷入絕境的時候,是善良的中國人民捐棄前嫌,向他們伸出了援助之手。中國人民以寬容善待了這些日本棄民,不但將倖存者予以遣返,還收養了一些無力歸國的弱者;這些被收養者成為一個特殊群體——日本遺孤。

相形之下,天壤之別。日本軍國主義曾誘使其開拓民充當侵略中國的開路先鋒,戰敗後卻又毫不留情地把他們拋棄掉;中國人民則以博大心胸和人道主義精神救援了這些敵國棄民,實施大遣返讓他們平安地回歸到了故土。

以史為鑒,創造持久和平與繁榮

60年歲月流逝,當年的日僑俘在世的也都已成古稀老人。可他們對那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給中日兩國人民帶來的傷害記憶猶新,對當年中國人民給予他們的無私救助難以忘懷。對於在大遣返中回國的日本人來說,葫蘆島是他們獲得再生的土地。他們紛紛拍電影、寫回憶錄、到中國尋訪救命恩人、捐資幫助中國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力圖盡微薄之力來報答中國人民的如山恩情。

1997年,“葫蘆島再訪之旅”日本旅行團重新踏上了這片土地。其中,人們再次見到了專程帶隊前來拍攝關於大遣返電影紀錄片的國弘威雄。

從葫蘆島遣返回國的穗刈子男,一邊經營公司,一邊兼任松本市日中友協會長。穗刈痛恨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那場侵華戰爭,認為它給日本人民和中國人民都造成了災難。穗刈曾多次到中國東北訪問,並在他當年生活過的吉林省梨樹縣捐建了一座小學。

佐佐木宗春是日本北海道著名的茶道博士。1946年8月,她隨遣返隊伍來到葫蘆島時病倒了。危難之際,是3個善良的葫蘆島人救助了她。1996年,她根據自己的那段親身經歷寫了題為《熄不滅的火焰》的書。2001年和2002年,年逾80高齡的佐佐木先後兩次來到葫蘆島尋找恩人,但終未能如願以償。她從自己為數不多的養老金中捐出8萬日元,購買了4株銀杏樹栽在葫蘆島並立了一塊感恩碑,以寄託對中國恩人的感激之情。

日本岐阜市“微風會”副會長大野君子也是當年從葫蘆島遣返歸國的。她和丈夫始終認為,中國人最善良、最大度,沒有他們的關心幫助,她們母子4人早就餓死在異國他鄉了。為了表達對中國人民的感激之情,她把省下來的錢全部捐給“微風會”,用來幫助中國貧困學生。

這樣的故事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每位當年從葫蘆島遣返歸國的日僑俘心中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故事,其中都貫穿著一個主題:決不能讓戰爭慘劇重演!中日兩國人民必須世代友好下去!

葫蘆島是一面歷史的鏡子。它告訴我們,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曾使中日兩國人民反目成仇,中國人民的浴血抗戰取得徹底勝利才使兩國人民重歸於好。它還告訴我們,今日的中日和平友好局面來之不易,兩國人民應對此倍加珍惜,共同遏制任何企圖為侵略戰爭翻案的勢力和思潮,共創中日乃至世界持久和平與繁榮的美好未來!